2017年4月17日 星期一

世故


上週跟員工討論一個問題的時候,突然意識到有些事情員工不容易理解的原因:員工不夠『世故』。也曾利用他們的不夠世故,去發揮影響力來達到我認為正確的目的(當然其目的是提昇績效,沒有以私人的利益出發)。這個詞可能有很多人會往負面的方向去聯想,比方說心機重,多面人等等。甚至有句話『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善良的成熟』,讓我引發思考,世故真的這麼不好嗎?

我後來找到的解釋是:世故,指熟習世俗人情習慣,待人處事圓通周到;泛指世間一切的事務。 所以,他的本意是『因為通情達理,了解人性而產生的一種圓融處世之道』。這也突然讓我理解了那些『需要夠了解各種不同的人的處世知道並以不同方式應對』的事情是你沒有辦法教別人的。換句角度,我所認知的世故是『懂得觀察並瞭解各種不同的人,並替他人著想的能力』。

為什麼這麼困難?因為人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立場,第一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感覺。所以有些事多說無益:那些當事人有利益或情緒影響在其中的時候。這時候只能先把對方情緒搞舒服了,或者是用當事人的利益去說服他,否則一切都沒效。站在長遠的利益去考慮時,才知道世故是一種有效率的處事方法,不管面對誰,都能把對方的感覺情緒照顧好安頓得服服貼貼,以長期目標而言才是對自己有幫助,因為我們孤掌難鳴,有越多人心甘情願幫你才有發揮影響的力量。

最近AI很紅,有一堆研究顯示使用AI的錯誤率遠低於人類操作,這都是有原因的,因為人的決策不管大小就是很容易受感覺及情緒影響。了解不同人自有其個性,經驗,觀點及立場,只要願意試著去了解,自然就會用不同的方式與其相處應對,藉此達到對雙方都有利的目的,這樣的世故其實不壞不是嗎?雖然要不但要閱人無數還要根據不同人的個性去作應對聽起來很難,但其實還是有個基本原則那就是多稱讚,多說謝謝或對不起,讓對方先聽得進去你的觀點,理解你是好意,也許接下來就不會這麼困難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